面试篇

精简化回答

一般面试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 自我介绍
  • 个人项目
  • 项目介绍
  • 重点难点新颖点
  • 知识点深挖
  • 八股文问答
  • 手撕算法题

并不是每一场面试都会按照这几个环节来,不同的公司可能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比如腾讯会把重点放在八股文问答环节,考察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但不管怎样,我们在面试前都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来去准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能力:用最精练的语言回答问题

这句话很好理解,例如自我介绍时,要尽可能在 1 分钟左右将自己的背景、荣誉、论文、奖项等有助于突出个人优势的经历展现出来,这点相信大家都有所准备。但是对于个人项目介绍环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项目体量稍大、涉及知识点稍多等原因开始进行长篇大论式的介绍,这是非常忌讳的,过多的阐述反而会让人找不到重点,大部分面试官也都没有耐心听你讲很多,所以建议大家私下准备时可以手动对项目做个精简的总结,比较推荐的做法是「仿照论文」的写法:

  • XX 是一个关于 XX 方面的项目,主要实现了 XX(挑最核心的)能力,该项目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为 XX,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了 XX 的方法,对比业内现有方案,本项目的优势主要在于 XX

当然简历上项目的写法也可以按照这个格式,不过纵使项目涉及的点很多也不要写过多内容,挑最核心的就可以,其余内容在面试官深入挖掘该项目时再进行补充即可。

精简化回答的能力体现出的是个人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言语表达能力,面试官也尤为在意,因此面试者应该日常注重培养该能力。

记录并总结每一场面试

中国的学生们最擅长的就是考试,每一场考试后我们会总结出错题和遗漏的知识点来查漏补缺,同时还会购买一些辅助资料来学习专家为我们总结的知识点,又或是买一些真题卷来为考试做模拟演练,不管怎样,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下一场考试做得更好

面试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秋招中我们可能会经历数十场面试,在每一次面试结束后我们都应该回顾这场面试的主要内容并记录下答得不好的地方,面试后再通过搜集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正,在之后的每一场面试前我们都应该重新回顾这些内容。

除开从亲身参与的面试中获取经验外,我们还可以在牛客等平台去看别人分享的面试记录,如果发现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在空余的时间,我们可以发散思维,从自己记录的内容里引申出一些面试可能会涉及的别的认识点,这样可以逐步扩充我们的知识库。

上述记录并总结的过程推荐借助 AI 来高效完成。

总结

img

offer 选择篇

具体岗位方向的决定(技术➕业务)

虽然我们在面试前已经确定了未来就业的一个大致方向,例如是算法岗还是研发岗,但对于具体细致的方向很多人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实际上岗位投递时我们能选择某个岗位但至于具体做哪方面的内容也是不确定的,这样就会导致大家在收到多个 offer 后会很纠结到底该怎么选择。

但不管怎么样,任何岗位的职责都可以被定义为业务➕技术的组合,这里可以拿抖音举例,大公司一般都会建设一套庞大的研发体系,上层重业务,下层重技术,其对应的发展路线也是截然不同的。

  • 对于基础架构岗位比如数据库内核分布式存储等,业务与技术是高度重合的,你需要 follow 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并想办法应用到你的工作中,因此掌握并应用技术就是你的业务。
  • 对于业务研发岗位技术与业务重合度要小很多,你的工作中可能不会涉及到很高大上的技术(代码主要涉及 crud),但你的重心需要 focus 在业务模型中,对于重业务的岗位其业务模型是相当复杂的,你在工作中的成长主要是对整个业务模型有更深入的了解。

img

关于二者孰好孰坏很难给个结论,有人觉得做纯技术岗完全是给业务打工,毕竟技术是要服务于业务的,但也有很多人觉得业务岗纯 crud 岗,没什么技术含量,当然实际情况是复杂的,我这里主要是想给大家做一个更细致的说明,至于具体的抉择大家可以参考下图给出的三个关注点,另外我们拿到 offer 后最好让 hr 安排一个员工跟我们对接了解一下具体工作内容,而不是直接在网上求助,网友只能给一个模糊的答案。

img

当然,我觉得校招方向的选择也不用太过于纠结,职业生涯才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机会,所以放心大胆的做决定吧。

薪资 argue

关于薪资的等级普遍被划分为「白菜、SP、SSP」三个等级,那如何拿到高等级呢?本人特别优异是一方面,学会与 hr 博弈是另一方面,hr 的绩效就是用尽可能少的钱招到优秀的人力,如果你别无选择,哪怕你真的很优秀 hr 也会压低你的薪资,因此建议 offer 能多拿就多拿。

致 2026 年毕业正在秋招的你

下文链接:timeErrors

秋招并非完全和它的名字一样,秋招并非是只有秋天才招聘,近些年来夏天也会招聘

我是 25 年毕业的,当年拿过一些 ssp,比如阿里云啥的,当然是比较久远的事了,现在进厂了,虽然才入职一个来月,但和当年很不一样了,时间就很紧张,一些准备上的东西我就不说了,比如什么时候投递,简历怎么写,怎么准备笔试,八股等等,牛客上都有很好的经验贴之类,我挑一些我认为很重要的点来讲吧,下面是个人感受和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简单来讲就是:想好目的,降低预期,接受现实

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不要过度提高自己的预期,也不要因为一两次失利而气馁。

于秋招而言,特别是从业于互联网,根据我院我熟知的周围起码二三十人去大厂的人来看,几乎没有人可以最终选出来一个满意的 offer,大部分人都是选了个差不多可以接受的,尽管大家基本都是 5、6 个 offer 往上,且基本都有 ssp,而且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来互联网的大家都很累,只是谁更累而已,据我观察,十点左右走是一个比较符合大家从公司跑路的时间,不乏有干到 1、2 点甚至 3、4 点的人。

所以去互联网,只有钱多累,和钱少累两种,而且要么是心累,要么身体累,更有甚者两者都累,两者都累建议尽早跑。

于工作而言,因为去哪里都很累,所以其他因素就不得不考虑,这些年进厂的感受,应该着重考虑下面几点:

  • 心累 > 身体累,即组里的氛围是很需要看中的,如果你的老板或者同事天天 pua 你,总是告诉你你什么都干不好,那我想干起来也是相当难受的。但恰巧这一点是最难判断的,你问老板组里氛围怎么样,就和问买水果的老板这瓜甜不甜一样,老板肯定说没有不甜的瓜。身体累顾名思义,就是加班,这里建议问问 HR,加班是调休还是双倍薪资,给自己卖一个合适的预期,比如有人就喜欢双倍薪资,有人就喜欢调休,当然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加班,但这不是没办法吗
  • 业务稳定/上升,业务稳定,意味着你要做的工作不会特别赶,简称你可以早点下班,少加点班,因为需求不会那么多和那么着急,反正业务用了很多年,也不差这一会,但这也有可能意味着你的晋升或者跳槽认可度略低,这点很容易理解,晋升是因为前面可能有很多老兵排着,跳槽和工作量某种程度上挂钩,产出少了自然不好包装自己。业务上升又是另一个极端,产品迭代快,需求多,需求高强度的加班。但在互联网,并不是你干的多就升的快,只是业务稳定/上升代表着这个部门突然消失的概率要小些,也意味着你不容易试用期就被裁掉(如果业务稳定的部门突然招了很多人,需要警惕下,老板估计是要整什么大活了)
  • 拥抱变化,互联网总是很喜欢拥抱变化,即你曾经或许实习的组氛围什么都不错,但你真正入职可能就变了,一年在互联网里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一年前京东还不搞外卖,淘宝还没有闪购,deepseek 还没有出世,百度还在讲闭源模型一定比开源牛逼,gpt 还是稳压 gemini。身边有不少人,要么入职的时候组没了,要么那个组多发了 hc,结果 ta 入职到别的组去了等等。当然这种事情也可以和老板 HR 确认,只是说怎么确认都会有不确定性,做好拥抱变化的准备,随遇而安吧

offer 选择

如果决定来互联网,有大厂选大厂,这意味着你的机动性会更高些,谁也不知道入职后会不会踩坑,大厂会比中小厂在跳槽的时候容错会更高些,如果都是大厂,除了上面几点外,其余就是向钱看了,至于什么大厂间不同的 title,toc/tob,核不核心,其实没那么重要,自己干的舒服是最重要的,舒服这个定义现在很廉价,就是一个正常的老板,正常的业务,正常的同事而已,但实现这一点很难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要来互联网,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人还是需要一点理想主义的,如果为了狠狠赚一笔来,其实会在工作中怀疑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吗?因为大多数人是没有时间花掉这些钱的,至于白菜,sp,ssp 的分级,其实在扣完一大堆税到手后,并没有想象中差距那么大。

✍️ 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

以及脉脉等平台上的消息需要甄别下,很多老哥喜欢反串,很多消息保真,但更多消息是不保真的,工作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现在想要找一个晋升快,氛围好,不累,没杂活的组,几乎是不存在的。就是大家最终选的 offer 一定是或多或少有坑的,只是看最终能接受什么样的坑。此外针对于大部门的好坏评价基本上和自己无关,大部门可以理解为 +3 及以上这种,这种体量下,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大部门永远保持无差评,但自己的入职后体验基本上只取决于你的 +1 和 mt 怎么样。

一年前的时候面百度,当时刚从阿里出来,面试管说,别因为某些人/事把自己对技术的一份热爱磨灭了,那样生活就失去了很多乐趣,不好的地方可以尽早换,不管是在福报厂还是宇宙厂还是兄弟厂,人活的自在开心有价值是最重要的,否则都是浮云了。

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但不幸的是,现在历史的进程并不乐观

我引用一段话作为结尾吧:在比较小的时候,大约就是初中高中吧,我对自己人生结果充满幻想和期待。但慢慢长大之后,方才意识到生活是如此复杂,我不得不学着对内心的期望放手,曾经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褪色。此时,怜悯自己显得很重要,或许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也想要做得更好”以及“就让它这样吧,其实这样也好”。

是的,我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因为至少现在我还爱着自己。


本站总访问量

本站共发表 125 篇文章 · 总计 541.6k 字
载入天数...载入时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