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购资料:
- 电子版|2025 年人民日报时评(2025.01 ~ 2025.12)
- 纸质版|人民日报时评 45 篇(2024.05 ~ 2025.04)
- 纸质版|申论背诵规范词
总有公考大神和培训老师跟你说,学写申论就看人民日报。但实际上,如果你不懂看人民日报的技巧,你去刷人民日报 app 纯粹是浪费时间!
今天就专门讲讲人民日报 app 应该怎么用。
看人民日报 APP 什么内容?
我们只需要点击“人民日报”四个字,就会有电子版的人民日报。
只看第五版的《评论》
只看第五版的《评论》
只看第五版的《评论》
评论版块里的文章还可以点击,然后变成更加方便阅读的网页格式。
重点选看对象
评论这个版块涉及的话题范围比较广,不是每一种话题都要重点研究。
🔥重点看:民生、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保、文化、放管服改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
这些话题都有可能成为申论考试内容,一定要条分缕析地去研究。
🥚粗略看:政治建设、司法改革,还有特别专业的比如金融。
这些话题一般不会成为申论素材,只要大概看看文章结构、论证方式就行了。
在评论这个版块里面,大家要特别留意“人民时评”类文章,就是下文箭头所指的。
人民时评文章主要针对社会热点,作及时、准确、深刻的评论,其观点鲜明正统,文风清新流畅,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
要想跟人民日报学习申论,其实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通过 app 来看,而是应该把人民日报评论文章都收集起来,当成申论教材,系统研究。
下文会继续讲解如何系统研究,从而临摹人民时评,形成自己的高分申论文章。
怎么看才有用
时评文章与今日头条、新浪新闻那些庸脂俗粉不一样,不能一看而过,而是要再三品尝。
每篇时评文章要从粗到细看 4 遍,就像拍电影,先远镜头拍个轮廓,再慢慢拉近,拍细节。
阅读前,要准备好本子和笔,边看边写。
- 第 1 次:看大概,从头到尾浏览,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 第 2 次:看结构,提炼思维导图,写在本子上;
- 第 3 次:看段落,分析独特、可借鉴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标注在思维导图上;
- 第 4 次:看语句,摘抄万能句和文采句。
空说无益,我们举个栗子。
第 1 次:看大概,了解基本内容
读完第一遍,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相关问题。
准备看第二遍,记得边看边画思维导图。
第 2 次:看结构,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不用非常精确,更不用讲究是否美观,只要能让你回忆起整篇文章就好。
第 3 次:看段落,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
现在我们准备进行第三遍。细看每一段,具体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式?哪些值得我们写申论文章时候照抄?
为了方便阅读,大家可以把每段值得借鉴和模仿的地方标注在段落的后面。
大家在做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可以把这些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迹,简要标注在你的思维导图上。
遇到特别典型、特别适合搬到申论试卷上的时评文章,还可以把文章打印出来,贴在读书笔记旁边,并把你对优秀段落、语句的分析标注在文章上。
第 4 次:看语句,摘抄万能句和文采句
现在准备开始第四遍阅读。
这一遍要找万能句——那种换个主题词,就能直接搬到我们申论文章里的句子。
不但要找出万能句,还要弄明白这种万能句要怎么用。
按照上图的要求,把万能句分类摘抄到本子上。
阅读一定数量的时评文章后,各类万能句也会越积越多。
到时,你可以把相同作用的句子汇总起来:
- 比如引出总论点的句子,全部汇总到一个文档里;
- 引出原因的,全部汇总到一个文档,如下图 ↓ ↓
最后一步:感悟分析
上了考场,随便从你这个积累文档中挑出几个句子,就能写出一篇行云流水般的申论。
四遍读下来,你的本子上已经有了思维导图、论证标注和语句摘抄。
此时你还有最后一个任务 —— 写“感悟分析”。
“感悟分析”没有字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既可以分析文章的亮点和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第三遍阅读,你收获的论证方式和论据,也可以是你对文章话题的思考。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看过的书或者文章,不管看的时候多认真,隔几天或者几小时,就全忘了。
时评文章不是普通的故事或小说!
你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记住。
通过写感悟分析,一方面加深你对文章的理解,防止看过就忘,另一方面倒逼你勤动脑多动笔,慢慢提升文字水平和思想深度。
综上,阅读人民时评的方法,
今天唯一的知识点:“3个一”!!!
一个思维导图、一些摘抄和一段感悟分析。
比如例文最后完成的“3个一”,如下图 ↓ ↓
时评文章不是每一篇都结构清晰,建议大家实践“3个一”时,从易到难。